于湖北南漳春秋寨一路拾級而上,但見一尊關公像立于絕壁之上。相傳關羽曾在此閱覽《春秋》。在南漳,各類古山寨達上千座,游人緩步觀景,寂靜的山寨生機漸濃。
南漳古山寨或依山借洞,或憑水環村,多數遺存于山巔。南漳地理位置扼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故而古山寨多為避亂屯兵所建。昔人夯土為城,壘石為寨,時至今日,殘留的碑片仍緩緩“述說”千年前的故事。
10月13日,航拍湖北省南漳縣春秋寨。(無人機照片)周星亮 攝
南漳享有“中國古山寨文化之鄉”美譽,當地古山寨群被稱為中國版“馬丘比丘”。據考證,南漳古山寨萌芽于史前,誕生于楚漢,繁榮于明清。2013年,南漳古山寨群被確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眼下當地正積極推動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
“古山寨文化底蘊厚重,譬如負陰抱陽,折射出傳統建筑美學。”南漳縣申遺辦副主任庹先沮介紹,山寨布局整齊,有“口”“回”字形、條形、圓形等,皆依山勢而建。同時利用疊澀結構建造,兼具牢固性與曲線美。加之山寨碑刻眾多,匯集書法藝術、雕刻藝術等,似是一座“綜合藝術博物館”,學術價值甚高。
薄霧未消,閆光照便拾上刀、鉗,清理雜草荊棘,曲折攀爬,前往山寨勘測、拓碑片。閆光照研究古山寨文化已逾十年,如今供職于南漳縣古山寨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翻山越嶺已成日常。據統計,南漳如今保存較完好并登記在冊的古山寨達545座。
“老家四周都是寨,打小便萌生保護意識。”閆光照每月有半數時間奔走山寨中。除砍通山路、登記造冊外,除險加固、恢復原狀等亦是努力方向。如今南漳境內有逾200人曾在古山寨生活過,為“修舊如舊”提供記憶憑據。
閆光照(左一)與文化遺產保護義工一起拓碑。(資料圖)田悅 攝
今年3月,襄陽施行《襄陽市古山寨保護條例》,立法健全古山寨長效保護機制。秉持“以保護為重點,適度開發利用”原則,南漳抓好保護管理,加強搶救性修復,在永續傳承文化遺產的同時,致力讓古山寨文化為世人所了解。
文化見“古”,經濟見“新”。過去,山寨多為家族部落,多年起居生產造就獨有的山寨民俗。如今,漫步春秋寨、臥牛寨等景區,東鞏高蹺、嗚音喇叭等民俗注入其中,景區還引入峽谷游船、騎射項目等,為古山寨造就更多“可玩性”。自然人文景觀交織也使之成為年輕人的“出片勝地”。
10月13日,春秋寨內上演“嗚音喇叭”。(無人機照片)周星亮 攝
據春秋寨景區營銷負責人張圓介紹,春秋寨景區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帶動就業千余人。為平衡遺產保護與文旅開發,南漳加大入寨游客科普,印發相關條例分發周遭村民,將保護敬畏之心根植于人們心中。
如今,昔日兵戈鐵馬聲早已遠去,曾人跡罕至的古山寨漸漸有了人氣。碑片銘文記錄過往,跨越千年與今人遙相“對話”。(完)
關鍵詞: 南漳古寨徐州瑞泰玻璃瓶廠 今日大豆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