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服裝主要是什么色調?
佤族服裝承襲原生態的浸染工藝并經腰機編織而成。線料有棉線、麻線、彩色毛線。棉線采用植物紫梗、衣果、山李子汁和麻粟樹皮同煮取水浸染色澤,成色均勻自然。
佤族服裝多以黑色為主色調,這是佤族崇尚黑色,以黑為美的民族文化心理,在服裝上的外在表現。佤族服飾亦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在黑色基調上謀求色彩及樣式的多樣化,佤族還在服飾上合理搭配精美的圖案和頭箍、耳墜、珠串、項圈、手鐲、腰帶等飾物,達到色彩對比鮮明,線條流暢、簡潔大方的視覺效果。佤族傳統服飾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審美心理大背景下又有濃郁的地域特色。
佤族婦女的服裝特點是什么?
頭裹包帶加戴飾花圓帽,或頭戴彩線龍套,長袖襯衣外罩斜襟布紐圓領小褂,下著微擺長裙,是滄源縣巖帥大寨婦女的服裝特點。小褂上銀白的泡丁裝飾,大銀項圈,色彩艷麗的插花頭飾和色彩濃烈的橫條線飾長裙,展現了巖帥大寨婦女服飾色彩夸張熱烈的風格。勾勒了巖帥大寨婦女開朗大方,追求美好生活的性格。
上著圓領斜襟布紐長袖衫,腰系白色海貝飾物“布魯”,下著編織精美圖案的筒裙是巖帥巖丙婦女的得意服飾。巖丙婦女的服飾特色集中體現在象征財富,享有100多年歷史的“布魯”和代表山川河流,象征子孫興旺的筒裙圖案。
頭戴彩線龍套,上穿圓領斜襟布紐長袖短衣,下系紅線條修飾的長裙,項掛銀質太陽花,身挎筒帕是翁丁原生態村落婦女喜愛的服飾。翁丁婦女服飾具有質樸無華的風格。
滄源縣帕良帕秋婦女服飾風格相近,婦女頭裹方巾,上著圓領斜襟布紐長袖衫,再配以耳附,項圈等飾物,下穿藍色、土紅色等橫條形紋飾筒裙,腰系布帶,行動處可見色彩起伏流動之美。然而帕秋另有黃色彩條與它色彩條相配飾的筒裙,更顯出明麗之風格。
蜂桶鼓舞之鄉曼來,婦女愛裝風格迥異。上穿圓領斜補襟布置紐長袖裳,衣裳有黑色和湛青兩色。下著筒裙,有白底棉布或土紅色底棉布加入紅色或黃色條紋的筒裙,有湛青底棉布加織滿天星點毛線花筒裙。精妙的是,裙上垂掛彩色毛線編就的裙墜。墜隨裙動,飄逸嫵媚,風情萬種。曼來婦女服飾的動人之處還在于頭裹包頭,外加方巾,再纏白棉條帶加以點綴,項掛多串珠子,腿裹黑色或湛青色棉布底加織星點毛線花的綁布,身挎白底或湛青底加花飾棉布筒帕,整個裝束色彩和諧,渾然一體。多情的曼來服飾在狂熱激情的蜂桶鼓舞中是一道風彩流動的風景。
班洪、班老、南臘等地的佤族傳統服裝與傣族的服裝相似。中老年婦女大都頭裹黑色或白色包頭,身穿圓領布紐斜扣長袖裳,下著黑色筒裙。年輕女子一般不戴包頭,以黑線纏發,其筒裙色彩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