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先生是什么?做私塾先生的條件有什么?
在古代中國,啟蒙階段的兒童教育大多由各地的私立學校承擔。塾師就是私塾的教師,俗稱私塾先生或先生。作為私塾老師,主要是科舉落榜的秀才,其次是沒有中秀才的童生,也就是儒童,還有少數其他情況。
私塾先生的教學模式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成立私立學校授課,另一種是被邀請授課。塾師自己的私塾叫“門館”或“家塾”,即塾師要么在自己家里或者借宗祠廟,要么租別人的房子設館,招附近的孩子讀書。塾師受邀任教的私立學校有三種:一種是“坐在圖書館里”,另一種是“在圖書館里教書”,即富裕家庭聘請教師在家中設立圖書館,教授自己的孩子和親友。第二種是“鄉村學校”和“家庭學校”,即一個村莊或一個家庭由教師選擇地點建造圖書館來教育他們的孩子,一些村莊或鄰近的村莊自愿結合,推薦有聲望和熱情的當地紳士擔任學校主任,按領域分攤費用,雇用塾師,選擇地點建立圖書館和教育他們的孩子。第三種是“社會研究”、“私立學校”或“私立學校”,即由私人個人或團體創辦、主持、經營和管理的私立學校,并邀請塾師教育當地人民的子女。古代中國“私塾”最典型、最感人的例子是清末聊城人吳洵辦的私塾(書房)。
雖然私立學校教師的地位很低,但世界上選擇私立學校教師的標準非常嚴格。除了良好的品行和學習,塾師還需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對于相當一部分私塾老師來說,教好學生,獲得良好的教學聲譽,并不容易。明代文學家朱載堉,的《醒世詞》中有一首詩《教學難》:“教學難,教學難,好將道義惹仇嫌。出入由人管,饑寒誰可憐。打他就說不讀罷,不打又說師不嚴。”詩中的“打”字反映了古代私塾教師極其普遍的教學方法和態度,按照現代教育理念當然是不科學的。然而,在古代私塾教育中,“玩”是私塾嚴格教學規則的重要體現,塾師之所以如此嚴格,有兩個原因。一是傳統儒家倫理對教學尊嚴的教學秩序要求,二是恨鐵不成鋼的家長也希望塾師更嚴格。因此,教鞭和尺子成為民辦學校維護教學秩序、震懾頑童最有效的工具,也是維護教師尊嚴的有力手段。所謂“一片無情竹,不玩書不讀。如果父母愛你,他們就不必送他們去讀書了”這不僅是塾師的體罰觀念,也是父母或社會公認的觀念。只要不是“打架”太多,說“老師不嚴格”的家長不多。相反,更多的家長希望私立學校的老師嚴格一些,這與今天很多期待成龍的家長的心態是一致的。
關鍵詞: 私塾先生 私塾先生是什么 做私塾先生的條件 做私塾先生的條件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