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廟是什么樣的景點?
南京夫子廟位于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區,即南京孔廟、南京文廟、文宣王廟,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中國四大文廟之一,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筑群組成,占地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筑。夫子廟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在六朝至明清時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說,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為中國四大鬧市,也是中國著名的開放式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和國際旅游勝地。
夫子廟始建于東晉咸康三年(337年),根據王導提議“治國以培育人材為重”,立太學于秦淮河南岸;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移東晉學宮于秦淮河北,并在學宮之前建廟祭奉孔夫子;南宋建炎年間遭兵火焚毀,紹興九年(1139年)重建,稱建康府學;元朝改為集慶路學;明初改為國子學,后改為應天府學;清初原府學改為上元、江寧兩縣的縣學,咸豐年間再次毀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夫子廟四毀五建,最后一次破壞于1937年侵華日寇的炮火中,1984年后陸續修葺復建,1991年被評為“全國旅游勝地四十佳”。
夫子廟內有哪些景觀?
學宮
學宮位于大成殿后街北,原有“東南第一學”門坊,包括明德堂、尊經閣、青云樓、崇圣祠等古建筑。明德堂是學宮的主體建筑,科舉時代秀才每月逢朔望都到這里聽訓導宣講。中國的學宮都稱“明倫堂”,而夫子廟的學宮獨稱“明德堂”,據說是宋代文天祥題寫的“明德堂”匾額之故。1986年明德堂維修時又修復了兩旁的“志道”、“據德”、“依仁”、“游藝”四齋。
大成門
進入欞星門,迎面便是大成門??鬃訉χ袊糯幕隽思蟪傻墓ぷ?,此門因名“大成”。門前石獅雄踞,門左右辟角門。門內兩側分列四塊古碑?!犊鬃訂柖Y圖碑》,一說為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遺物,《集慶孔子廟碑》,元至順元年(1330年)刻成,《封至圣夫人碑》,元至順二年(1331年)刻成,《封四氏碑》元至順二年刻成。
烏衣巷
烏衣巷位于夫子廟西南數十米,是一條幽靜狹小的巷子,原為東晉名相王導、謝安的宅院所在地。據宋代《景定建康志》卷十六引《丹陽記》,此地原為三國吳烏衣營所在,因而得名。為紀念王導、謝安,在烏衣巷東曾建有來燕堂,建筑古樸典雅,堂內懸掛王導、謝安畫像,仕子游人不斷,成為瞻仰東晉名相、抒發思古幽情的地方。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那首膾炙人口的詩《烏衣巷》,就是對此處的感嘆。烏衣巷有一口古井,名叫烏衣井,相傳是在東吳的時候就挖掘了,供這里的駐軍飲水使用。井欄處十二道繩痕展示著它所經歷的千年滄桑。
明遠樓
明遠樓是貢院內樓宇之一,位于貢院中間,原是用來監視應試士子的行為和院落內執役員工有無傳遞關節的設施。“明遠”是“慎終追遠,明德歸原”的意思。樓下南面曾懸楹聯,系清康熙年間名士李漁所撰并題:“矩令若霜嚴,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盡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覽無余。”從聯中也可看出明遠樓設置的目的和作用。貢院的大門上懸有橫額“明遠樓”三個金字,外墻嵌《金陵貢院遺跡碑》,記述了貢院的興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