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廟有哪些好玩的?
上海城隍廟坐落于上海市最為繁華最負盛名的豫園景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正宗小吃主要有蟹殼黃、排骨年糕、雞肉生煎饅頭、糟田螺、小紹興雞粥、南翔小籠饅頭、素菜包等等。
1、蟹殼黃
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制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此餅味美咸甜適口,皮酥香脆。蟹殼黃的餡心有咸、甜兩種。咸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該品以上海石門一路威海衛路口的吳宛餅家制作的為最佳。
2、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上海市的曙光飲食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鮮得來”點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
3、雞肉生煎饅頭
雞肉生煎饅頭是上海的特色風味小吃。這種小吃是以發酵后的精白面粉作皮,用熟雞脯肉丁、豬夾心肉末和肉皮凍加香油等多種調料作成餡心。包捏好的饅頭尖上還要蘸上蔥花和芝麻,表層刷上素油,放入油鍋中煎熟。該品形態飽滿,上半部有黃澄澄的芝麻和碧綠的蔥花,松軟適口。下半部則酥脆可口,餡重汁多,越吃約香。此小吃以上海市王家沙點心店制作的最佳。
4、糟田螺
上海市的糟田螺是著名的特色風味小吃。這種小吃是用個大肥美、肉頭厚實的安徽屯溪產的龍眼田螺為原料,進店后先用清水養兩天,使其吐凈泥沙,然后再放入鍋內,加上茴香、桂皮等煮較長時間。最后將燒好的田螺放上陳年香糟,糟制而成。此美食是上海五味齋點心店和鮮得來點心店的著名特色風味小吃。
5、小紹興雞粥
小紹興雞粥就是用雞湯原汁燒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雞肉和各種作料的一種小吃。吃雞粥時,將煮熟的雞切成3厘米長0.6厘米寬的塊,裝盤,雞粥盛入碗內,加上蔥、姜末和雞油,一同上桌。
6、南翔小籠饅頭
南翔小籠饅頭又叫南翔小籠包,是上海郊區南翔鎮的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歷史。該品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的風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籠饅頭的餡心還可以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初夏加蝦仁,秋季加蟹肉、蟹黃、蟹油。豫園商場內的南翔饅頭,是豫園商場有名的風味小吃之一。
7、素菜包
素菜包是上海市春風松月樓素菜館的特色小吃。該店已有70多年歷史,它是融京、蘇、揚幫風味于一體的,又有上海本地風味的素菜館。該店的素什錦、炒冬菇、羅漢齋、口蘑鍋巴湯、炒蟹粉、面筋面等菜肴在上海頗負盛名,尤其是該店制作的素菜包更是名聞遐邇。
上海城隍廟游玩攻略好玩嗎?
全國城隍廟排行榜分別為:北京都城隍廟,南京雞鳴寺一帶建有一座城隍廟,中都城隍廟,廣州都城隍廟,西安都城隍廟,武功城隍廟
北京都城隍廟指的是北京居庸關的都城隍廟。古代北京都城隍廟大殿在西城區成方街33號,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都城隍廟中供奉著守護北京城池的神仙--城隍老爺。
南京雞鳴寺一帶建有一座城隍廟,為十廟之一。因為當時南京是都城,這座城隍廟被稱之為“都城隍廟”,可惜完全毀于太平天國戰火。
中都城隍廟,等級很高,位于明中都副軸線—云霽街,即今安徽鳳陽云霽街。建于洪武五年,洪武六年三月完工。據方志記載:中都城隍廟,“洪武初建,殿廡極宏敞,中多明人修廟碑。”
廣州都城隍廟位于中都城隍廟,是廣州祭祀城隍的廟宇。
西安都城隍廟創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系當時全國三大城隍廟之一。統轄西北諸省,故稱[都城隍廟]。明宣德八年(1433年)移建于西大街現址。清雍正元年毀于火災。同年川陜總督年羹堯用拆除明秦王府木料、磚瓦擴充修建。后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年都曾修葺。廟前牌樓毀于[文化大革命]。
武功城隍廟位于陜西省武功縣武功鎮東街中段,其坐北朝南,附陰抱陽。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656平方米。廟始建于北周,以后唐宋各代均有修葺。重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嘉慶、道光年間重修。結構獨具明代建筑風格,是一組集歷史、人物、文化、風水、傳說完整的古建筑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