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現政策是什么意思?
再貼現政策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之一,在現代主要是用來控制信用風險的。具體的定義是商業銀行或者是其他的金融類機構將貼現沒有兌現的未到期票據轉讓給中央銀行。也就是說,再貼現就是央行買入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提供更多的貨幣量,而商業銀行則是能夠控制資金短缺的風險。
再貼現政策都有哪些分類?
再貼現政策的主要內容包含有四個方面:
1、規定再貼現票據的種類。商業銀行既可以使用票據也可以使用央行規定其他抵押品來兌現現金。這里的抵押品主要是政府債券以及其他合格的商業票據。一旦央行規定一些行業的票據可以提前辦理就是央行的資金流向偏好,也表明了國家對于這些行業的扶持。如果做投資,是可以重點關注的。
2、再貼現業務的對象。一些國家央行允許再貼現的對象是商業銀行和其他的金融機構;另外銀行是比較嚴格。比如美國聯邦儲蓄系統只允許會員銀行貼現。
3、再貼現率的規定。這個再貼現率關系到央行的貨幣政策,因此作出規定的過程是比較復雜的。最早的央行是自主決定,后來因為全國性的金融市場逐漸的形成,這種方式已經不能使用了,必須是統一的,才能執行好貨幣政策,因此,央行會通過舉行會議來表決再貼現率的多少。
4、再貼現業務的管理。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的業務是央行給予的重大幫助,能夠幫助自己的解決存款準備金不足的問題。任何的權利都是受到限制的,一旦商業銀行濫用這些票據,就會造成其他市場的不穩定,比如這些貼現兌換后的資金從事證券投資、商品投資以及房地產投資等。央行為了保證這些風險的出現,會對于再貼現的業務進行嚴格的審查,對于貼現后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查。
總體來講再貼現政策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政策的方向。抑制的政策,通過提高再貼現利率的手段實現,提高再貼現的成本就會抑制資金的需求,減少貨幣的供應量。相反,采用較低的再貼現率則是為了刺激資金需求,增加貨幣的供應量,其他投資都是向好的走勢。二、政策的周期。實行貼現率高低的時間不同就會產生短期和長期的再貼現政策。根據市場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政策,調整市場中的資金供求。
關鍵詞: 再貼現政策是什么意思 再貼現政策都有哪些分類 再貼現政策的分類 再貼現政策的特點有哪些 再貼現政策的功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