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既是保障市民生活需求的“生命線”,又是城市經濟活動、建設發展的堅實基礎。保定市供水有限公司從水廠的工藝保障,到老舊管網的更新改造,再到供水設施的日常維護巡檢,從源頭到水龍頭,“全鏈條”保障用水安全可靠,為每個家庭、每個企業提供純凈、可靠的水源,讓城市在水潤中綻放活力
在城市公共設施脈絡中,水如同奔流不息的血液,滋養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城市供水既是保障市民生活需求的“生命線”,又是城市經濟活動、建設發展的堅實基礎。
保定市供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定供水”)從水廠的工藝保障,到老舊管網的更新改造,再到供水設施的日常維護巡檢,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責任與擔當。
供水安全不僅是承諾,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它為每個家庭、每個企業提供純凈、可靠的水源,讓城市在水潤中綻放活力。
開啟“智慧之眼”
讓每一滴水都安全可靠
作為負責保障保定市區供水的“先頭部隊”,保定市第一地表水廠負擔主城區85%以上的供水任務,不僅保障著百萬市民的用水需求,更肩負著城市供水安全的首要使命。
原水在進入水廠的那一刻,便開啟了它的蛻變之旅。在沉淀池里,原水中的雜質隨著重力緩緩下沉,上層清澈的水流則進入過濾環節,通過層層精細地篩選,微小顆粒、有機物等被有效攔截,水質進一步提升;消毒藥劑如忠誠的衛士,對過濾后的水還要進行全面殺菌消毒,殺滅水中可能存在的細菌和病毒。經過層層關隘,原水進一步蛻變為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干凈的自來水,流入千家萬戶。
除了傳統的水處理工藝,水廠還積極引入先進的科技手段和智慧化管理系統,從水質監測到設備運行,從藥劑投加到流量控制,每一個環節都在精確掌控之中。
走進水廠的中控室,一塊大屏幕映入眼簾,廠區全貌、管網信息,以及濁度、壓力、進出水流量等關鍵參數一覽無余。根據這些數據,工作人員通過操作平臺,進行絮凝藥劑投加、過濾和消毒方式等工藝控制,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全程可視化監控管理,保證出廠水水質合格。
夏季連續降雨,很容易導致原水濁度和微生物增高,影響飲用水安全。每年雨季,生產運行科運行班組長龐博和他的同事們便格外關注原水及出廠水的各項指標。
“如果出廠水濁度大于0.5,系統會馬上出現紅色標識,向中控室值班人員發出廠水濁度過高的警報信息。”龐博介紹,中控值班人員在接到警報后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對相關水質數據進行進一步分析,并檢查相關設備運行參數,初步判斷導致異常的原因,針對不同原因快速采取相應措施。
城市供水安全不是一句口號,從源頭到水龍頭,都要“全鏈條”保障用水安全可靠。為確保原水安全可靠,保定供水主動將水質安全監測向“上游延伸”,在引江水的高昌取水口安裝了“水質在線監測設備”,實現對原水水質實時動態監測。
更新供水管網
暢通城市供水脈絡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部分老舊供水管網存在管道老化、漏損嚴重、水壓不穩等問題,不僅影響居民的正常用水,也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為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保定供水陸續對市區主管網進行更新改造,先后對北三環、永華大街、水源路等路段供水管網完成優化升級,為主城區地下“血脈”暢通無阻做足保障。
說起今年8月份,水源路供水管線遷改工程遭遇強降雨,保定供水工程建設分公司工程科科長張海濤至今心有余悸。
兩三米深的作業坑已經全部被雨水淹沒,原定于8月26日的合口施工被迫延期。“遷改施工時,水源路供水管線是主城區最大口徑管線,一旦出現問題,就可能影響整個市區正常用水。”張海濤說。
整個工程難度最大的就是合口施工,不僅面臨著管道口徑大、合口點位多以及不同材質、不同口徑管道銜接等技術難點,還需要進行現場交通疏導等部門協同問題。
為確保高質高效完成施工任務,保定供水成立項目專班,提前制定各項應急預案,公司領導全程一線調度指揮,每個環節都經過反復斟酌和精心設計。
搶晴天、抓陰天,戰雨天、向黑夜“要時間”,經過多個班組晝夜輪班、不間斷施工,水源路供水管線遷改工程順利完成管道焊接及管線合口工作,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再次得到大幅提升。
持續推進供水管網更新升級,是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的關鍵之舉。近日,在保定北二環管網及配套市政基礎設施提升改造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由于北二環道路是主城區的交通要道,地上交通環境復雜、地下管線盤布錯綜,管道合口點位多達13處,工程施工面臨沿線企事業單位多、主干道路口多,車流量、人流量大等諸多挑戰。
保定供水工程建設分公司結合設計方案與施工難點,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反復探討安全措施,商討可行方案,最終確定采取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的水平定向鉆非開挖施工工藝,最大程度減少對沿線路口交通影響。
截至目前,該項目已鋪設完成供水管線6000米。
智慧探測發力
解鎖管網維護“密碼”
供水管網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一直以來,將深埋地下的管線變得可視化是保定供水專注探索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保定供水堅持改革破題、創新賦能,在探漏、測繪方面“兩手發力”,不斷學習引進新技術,努力讓這些“地下生命線”清晰直觀地呈現,蹚出了一條漏點查找和管線梳理“兩條腿走路”的新路徑,為城市供水安全保駕護航。
供水管線埋于地下、走向復雜,尤其是在老舊小區,供水管線鋪設復雜,受溫度變化、地基下沉、地面負載等因素影響,供水管道滲漏問題較為嚴重。
以前,探漏人員一般會選擇夜深人靜時,在路面上借助聽音桿等專業測漏儀器,用耳朵一段一段地“聽漏”。特別是遇到管線鋪設、連接方式等不明晰時,需要大范圍、長時間逐一排查,不僅耗費人力、物力,查漏周期也會大大延長。
保定供水推行“智慧供水”理念,啟動了供水計量管理平臺系統建設,用兩年時間在小區管網出入口安裝智慧計量設備,實現對水量異常問題及時預警和有效管控。目前,該系統已覆蓋主城區216個小區,探漏工作也由“耳聽為虛”變為“眼見為實”。
通過監測區域內水流量和壓力變化,就可實現對供水管網進行“網格化管理”,當數據出現異常時,系統會自動進行預警。
如果智慧計量設備所在小區的數據出現異常,保定供水人會立即前往那里測漏,管網有了“眼睛”,探漏人員工作效率加倍。
前不久,在市區東二環DN800供水管網遷改項目中,很多市民都能看到無人機在上空盤旋,進行實時勘察、采集數據,這是保定供水引入的攝影測量技術“黑科技”的實際應用場景。
“以往供水管道搶修中可能會對周邊其他管線造成損壞,現在通過系統,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獲得管線開挖分析圖與道路橫斷面圖。”保定供水探測處測繪班組長劉建良介紹,東二環DN800供水管網遷改項目位于繁華地帶,現場交通繁忙、建筑密集、地下管線錯綜復雜,這對測繪工作的時效性、準確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而通過無人機對供水管網進行空中拍攝,能夠快速獲取地面三維影像數據,再通過專業軟件進行處理,生成高精度的地形圖和管網圖。這不僅大幅減少了人工外業工作量,還實現了對復雜地形和隱蔽管線的精準測繪。
此次東二環項目中需測量的管線長度達10公里,精確定位多達500余處。測繪班組的“空中之眼”為供水管網的科學管理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也為日常維護和緊急搶修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述往思來,初心如磐。保定供水將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不斷強化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讓每一滴水都成為幸福生活的最美注腳,共同書寫城市供水安全的嶄新篇章。(通訊員 安柔 田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