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是什么樣的城市?
瀘州市,四川省轄地級市,古稱“江陽”,別稱酒城、江城,位于四川省東南;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南部山區立體氣候明顯。
瀘州市于西漢設江陽侯國;梁武帝大同年間建置瀘州;在宋代即為西南要會,明代即與成都、重慶三足鼎立,成為當時全國33個商業大都會之一。
瀘州是全國區域中心城市,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長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全國Ⅱ型大城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兩千多年歷史文化;形成了以名酒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長江文化為代表的五大特色旅游資源;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14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8個,國家2A級旅游景區10個。瀘州市是四川培育壯大的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是長江中上游地區第二大集裝箱碼頭,四川第三大航空港;也是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瀘州市先后獲得過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迪拜獎)、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等榮譽。
瀘州有什么歷史文化?
紅色文化
瀘州市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朱德、劉伯承、吳玉章、惲代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瀘州從事過偉大革命實踐,留下了許多革命史實、傳說和文物古跡,如護國討袁戰爭遺址——棉花坡古戰場遺址及指揮部、護國巖摩崖石刻、況場朱德舊居、東華詩社舊址——朱家山、川南師范學堂、龍透關、太平渡口、二郎渡口等文物點。據“三普”成果顯示,瀘州市革命遺跡遺址多達1200余處,僅四渡赤水期間,紅軍輾轉往返于古藺、敘永76個場鎮,留下豐富革命遺存。有“況場朱德舊居陳列館”、“瀘州起義陳列館”、“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等3座紅色主題陳列館。
文物
截至2021年年底,瀘州市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共22處,分別是:明代瀘州大曲老窖池、明代瀘縣龍腦橋、宋代瀘縣宋墓、清代敘永春秋祠、清代況場朱德舊居、瀘州老窖窖池群及釀酒作坊(江陽區、龍馬潭區)、南宋報恩塔(江陽區)、玉蟾山摩崖造像(瀘縣)、瀘縣龍橋群、羅盤嘴墓群(瀘縣)、瀘縣屈氏莊園、神臂城遺址(合江縣)、合江縣崖墓群、堯壩鎮古建筑群(合江縣)、清涼洞摩崖造像(敘永縣)、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茶馬古道(瀘州段)、瀘縣圓通寺、福寶古建筑群、奇峰渡槽、洞窩水電站、紅軍長征過石廂子舊址、先市醬油釀造作坊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達5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0處。
非遺
2006年6月,瀘州老窖酒釀制技藝、瀘州雨壇彩龍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古藺郎酒傳統釀造技藝)、傘制作技藝(油紙傘制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12月3日,古藺花燈和合江縣的醬油釀造技藝(先市醬油釀造技藝)正式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截至2016年12月,瀘州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150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6項,在全省各市(州)中名列前茅,位居川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