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工智能將成為中小學必修課程
上周, 記者從召開的2023浙江數字教育大會上獲悉,人工智能將成為中小學基礎性課程和必修課程,中小學科學、數學等學科,都將大篇幅融入人工智能教學內容。
目前,信息技術已成為浙江省一門高考學科,中小學引入人工智能課程,將有利于學生打好基礎。
杭州市教研室信息技術教研員、省特級教師李偉告訴潮新聞記者,2004年,人工智能相關內容就已出現在浙江高中的信息技術課本中。小學初中的信息科技課本中出現人工智能相關內容的時間要晚幾年,但也有十余年。
要說這些年變化最多的教材,一定是信息技術和信息科技的課本。一本教材用十來年,在其他學科司空見慣。但以信息科技的課本為例,2020年9月,浙江迭代更新過一次三年級到九年級信息技術教輔,其中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就已經開始在課本里接觸到大數據、人工智能、程序設計與算法,八年級則新增Python(計算機編程語言)課程內容。
如果順利的話,今年9月,浙江小學初中生又能用上根據2022年國家信息科技課程新課標,由省教研室編寫的新版信息科技教輔。
記者了解到,人工智能將成為浙江中小學必修課程的消息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課程的設立非常嚴格且涉及內容廣泛。無論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課程還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都需要教育部等國家相關職能部門來確定。
因此,浙江不會也不能單獨將人工智能課程設置為全省中小學必修課。但在省內部分“動作”比較快的地市,人工智能已成為中小學的選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