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虛是什么意思?
肝郁脾虛是中醫臨床證候之一,多是由于肝失疏泄、脾失運化等因素導致肝氣不舒、郁滯不暢、脾氣虛弱,造成肝脾無力化氣行血,從而出現性情低郁、失眠多夢、月經不調等臨床表現的病證。
病因:由于緊張、焦慮的精神狀態,以及不和諧的人際關系,或是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模式等,導致人體氣機不暢,引起肝氣郁滯,滋擾脾氣運化,從而出現肝郁脾虛的表現。另外,由于虛勞、癲證等病久治不愈,影響氣血運行,造成肝脾不和,從而出現肝郁脾虛;
臨床表現:由于氣機運行不暢或運行乏力,可能會導致病人出現性情低沉、少氣懶言、氣短乏力、喜歡嘆息、面色黃白、納食不香或不欲飲食、失眠多夢、月經量少或月經延后、痛經等臨床表現;
肝郁脾虛怎么調理?
肝郁脾虛是指肝失疏泄,通常患者表現為胸脅脹痛、腹脹、便溏,可通過飲食調理、適當運動、按摩以及藥物調理來緩解癥狀。
1、飲食調理:在平時飲食就多攝入山藥薏米芡實粥、綠豆薏米粥等,有利于祛濕熱、健脾胃,調理肝郁脾虛證。還可每日空腹吃些小棗,具有益氣、補血、健脾作用。
2、適當運動: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如慢跑、跳操,需要循序漸進,長期堅持,能夠輔助調理肝郁脾虛證。
3、按摩:在平時長按肝經的太沖至行間,可起到疏通經絡的效果,調理肝郁脾虛癥狀。
4、藥物調理: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逍遙丸、柏子養心丸,具有疏肝、健脾、安神、養心之功效,可有效改善因肝郁脾虛引起的脅痛、失眠、多夢、健忘、心悸易驚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