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公司與三明高新區管委會簽約,推進“專精特”精密數控機床研發及產業化;清華大學攜手三明英諾科技有限公司,加快工業固廢資源化與免燒結陶瓷制備技術攻關;有研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福建科源新材料股份公司,推動新能源汽車用高性能鋁合金新材料研發……
在剛剛閉幕的首屆京閩科技合作論壇暨京閩(三明)科技項目對接活動上,在京閩兩地科技部門的推動下,一批福建科技項目成功“牽手”在京國家級院所、985高校創新團隊,加快實施引領產業技術升級重大項目的步伐。
(相關資料圖)
“北京是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關村更是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三年多來,京閩兩地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強力推進京閩科技創新資源合作,成績斐然。”4月3日,福建省科技廳廳長李志忠對記者表示,福建將進一步探索京閩科技合作新模式,高位嫁接北京優勢科技資源,樹立區域科技創新協作新典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使之成為推動新時代福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位于三明生態新城的三明·中關村科技園,是京閩科技合作的標志性項目,也是中關村信息谷在革命老區落地的首個區域合作項目。
中關村科技園為何青睞三明?近年來,三明加快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然而作為福建老工業基地,由于歷史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其科技人才、創新平臺資源欠缺。“瞄準北京全國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優勢,通過創新京閩(三明)科技合作機制,在科技園區共建、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科技特派員區域聯動等方面,向三明導入更多優勢科技創新資源,推動區域協同創新與產業高質量發展。”三明市科技局局長李榮安說。
在京閩兩地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8月,福建省政府與北京市政府召開京閩(三明)科技合作“云簽約”視頻會議,決定選址建設三明·中關村科技園,并于2020年12月揭牌運營。按照規劃,該園以“創新中心+產業基地”的運營模式,依托三明生態新城建設以數字經濟為主體的創新中心;依托高新區、永安石墨園等,打造以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為主的產業基地,重點發展智能互聯、新材料等產業,為老工業基地注入新動能。
同時,依托中關村品牌資源優勢,三明市積極舉辦“創新中國行”“京閩創新匯”等活動,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招商,對接企業近千家,吸引了一批優質項目落地。截至今年3月,三明·中關村科技園已獲批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吸引360、科大訊飛等270多家企業入駐,科技型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從2020年的第二梯隊躍居至2021年的第一梯隊,福建石墨烯產業在國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增強,這得益于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落地建設。”福建省科技廳對外合作處處長李海明說。
原來早在2019年12月,北京市科委、福建省科技廳、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三明市政府,四方簽訂了共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合作協議。目前,該中心已被列入福建省重點打造的高水平創新平臺,正加快建設新能源材料及碳材料檢測中心,將為三明及周邊地區提供檢測服務;圍繞石墨烯領域技術需求,實行“揭榜掛帥”制,組織開展技術攻關等。
當前,京閩科技合作正由點及面、向全省不斷拓展:在福州、廈門等地設立京閩科技合作創新中心和三明·中關村科技園離岸孵化器;在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支持下,成功舉辦4屆中國福建(永安)石墨烯創新創業大賽,其中7個參賽團隊的項目實現落地轉化,推動全省石墨烯產業發展。
福建省科技廳副廳長黃舒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京閩科技協同創新合作,促進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和科技成果落地,推動區域創新鏈、產業鏈和人才鏈融合發展,助推福建打造海峽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
本次活動由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福建省科技廳、三明市政府主辦,北京中關村信息谷公司、福建省對外科技交流中心、三明生態工貿區管委會、三明市科技局承辦。共有29項京閩科技合作項目、北京科技特派員科技服務項目,以及落地三明中關村科技園項目進行現場簽約,總投資24.24億元。
活動期間,同步舉辦了京閩(三明)新興產業對接發展圓桌論壇,并舉辦三明中關村科技園創新中心和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新材料產業基地等3場專場招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