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警報,宣布厄爾尼諾現象已經出現,預計到秋冬時節會達到中等至強程度。氣象專家認為,受厄爾尼諾影響,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或將創下新高。
厄爾尼諾是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水大范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當尼諾3.4區海溫連續3個月比常年偏高0.5℃,表明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當海溫偏高的情況持續5個月及以上,則確認是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資料圖)
厄爾尼諾的出現是否會讓今夏高溫天氣更加頻繁?對我國的降水、氣候等有何直接影響?6月15日,就上述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
自2020年年中開始,全球經歷了持續3年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到今年3月,本輪拉尼娜事件正式結束,厄爾尼諾開始登場。周兵介紹,通過分析近120年來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的轉換規律,二者循環周期一般為2至7年,平均周期為4年。
“在120年中,一共出現了三次超強厄爾尼諾,超強的拉尼娜一次都沒有。”周兵表示,20世紀80年代以來,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大概在15年至20年左右會出現一次,上一次超強厄爾尼諾現象是在2015年至2016年出現,距離現在只過去了六七年的時間。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4月發布的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預測意見,今年5月至7月出現厄爾尼諾的概率為60%。“厄爾尼諾現象已在路上,我們要為極端天氣應對作好準備。”周兵說。
此次厄爾尼諾發展比較快,比科學家們預計的出現時間提前了一到兩個月。國內外主要機構預計,本次厄爾尼諾將在冬季達到峰值,從今年5月份算起,至少會持續8—10個月。
“厄爾尼諾正在推高全球變暖幅度,很可能帶來全球變暖新高峰。”周兵認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疊加厄爾尼諾事件,全球變暖以及極端天氣形勢會有放大效應。如果此次發展為強厄爾尼諾,2024年可能將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一年,但仍有不確定因素。
周兵介紹,厄爾尼諾對我國冬季氣候和夏季降水都有顯著影響,一方面將導致夏季我國南方降雨量增加,出現南澇北旱的形勢;另一方面將會導致冬季偏暖,甚至出現暖冬。我國2014年出現的“暖冬”,2015年夏季南方暴雨頻發等都與厄爾尼諾有關。
“盡管沒有兩次厄爾尼諾事件是完全相同的,但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發生的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與今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在起始時間和強度上都極為相似。”周兵表示,上次厄爾尼諾事件帶來了明顯的高溫熱浪,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我國西南地區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秋冬春連旱。
夏季已經到來,厄爾尼諾現象是否會使我國高溫天氣出現更加頻繁?周兵表示,分析歷史數據發現,厄爾尼諾發展年的夏季,我國華北南部、華中北部、華東中部、西北地區東部等地氣溫易偏高。
“今年是厄爾尼諾發展年,其影響我國季風環流,進而影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今年6月前后我國華南等地的高溫天氣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種氣候的一種響應。”他還補充說,除了厄爾尼諾的作用,近十年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面積和強度不斷攀升,維持在一個很高的量級,也有可能使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的中國多地高溫更強、面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