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在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的寧夏烽燧750千伏輸變電工程項目現場,6臺長螺旋鉆孔壓灌樁正加足馬力地進行灌樁施工,遠處的挖掘機等幾臺大型機械也在來回配合作業。得益于石嘴山市自然資源局進一步壓縮用地審批時間,該項目于11月20日順利開工建設,準備在2025年1月底前完成地基處理和灌樁施工,為年后施工多“搶”些時間,確保工程順利投產。
截至11月初,寧夏確定的2024年重點建設項目、156個國債暨集中開工項目和全國20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已全部辦理用地手續,保障用地面積12.3萬畝,項目保障率達100%。
據石嘴山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石嘴山市深入實施項目規劃選址綜合論證、簡化項目用地預審申報資料、擴大重大項目先行用地范圍、提前開展土地征收前期工作等有力舉措,切實提高用地報批材料組卷質量,將石嘴山市用地審批質量提升30%以上、審批效率提升20%以上。
同樣的審批“加速”在中衛市也在進行著。在“寧湘直流”配套新能源基地中衛300萬千瓦光伏復合項目建設現場,上萬個光伏板在黃色沙地上綿延出一片藍色“海洋”。目前,該項目一期已建成并網,二期200萬千瓦也已建成100萬千瓦,后續建設正有序推進。
中衛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衛市自然資源局會根據地類的不同,對涉及的報建資料審批上,將以前的串聯模式改為現在的并聯模式,極大地壓縮了用地審批時限。同時實行的帶方案供地,使企業基本實現“拿地即開工”。
據寧夏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開發建設用地批復“線上看、網上拿”、開通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繳費入庫“網上辦”等一系列舉措的落地,寧夏正逐步強化數據共享共用,提升審批服務電子化水平,為項目快速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寧夏自然資源廳將持續推動土地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優勢地區聚集,優先保障主導產業和重大項目合理用地需求。同時,將推進項目用地“征、批、供、用”全鏈條有效銜接,堅持“五個一”工作機制,不斷提高土地要素保障的精準性和時效性,切實發揮土地要素對穩經濟的支持作用。 (記者 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