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現在有很多小伙伴對于鷓鴣是保護動物嗎是什么方面的知識都比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編就為大家收集了一些關于鷓鴣是保護動物嗎是什么方面的知識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會喜歡哦。
鷓鴣是保護動物。鷓鴣是雞形目、雉科、鷓鴣屬的鳥類,一般喜歡活動于次生林、低矮灌木林、雜木林,尤其喜歡在上方有稀疏樹木遮頂,下方有落葉草少的環境下生活。
鷓鴣是保護動物嗎
鷓鴣是雜食性動物,主要以蚱蜢、蝗蟲、蟋蟀等昆蟲為食,偶爾也會吃各種草本植物,比如灌木的嫩芽、葉,還有農田中散落的谷粒、稻粒等食物。
鷓鴣體型呈流線型,圓胖豐滿,體長一般在33-37厘米,公鷓鴣體重在600-850克,母鷓鴣體重550-650克。
鷓鴣產于我國云南,另外在貴州南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及安徽黃山等地區也均有分布。
鷓鴣允許人工養殖嗎
可以。
1.鷓鴣是早成鳥 出殼絨毛干后,就可以走動、尋食、飲水等。
2.喜溫暖、干燥,忌寒冷、酷熱和潮濕 氣溫低于10℃或高于30℃,對其生長發育及生產均不利。最適溫度為16℃~18℃。雛鴣需在較高溫度條件下度過育雛期。
3.食性 鷓鴣為雜食性鳥類,食性廣,可采食雜草、籽實、果類、樹葉、昆蟲等,故飼喂鷓鴣的飼料應具多樣性。
4.群居性 無論覓食或是休息均有群居特點,雛鴣睡眠時喜集聚在一起。但應注意與受寒而聚區別,前者全身舒(坦)展,后者縮頸、藏頭、收腳。
5.野性。(1)具飛行能力。從2周齡開始有飛行能力,飛速快,持續時間短。(2)好斗性。雄性比雌性好斗,尤以繁殖季節為爭奪配偶發生激烈爭斗。故性成熟前應公母分開飼養,開產前公母比例按1∶3分小群籠養。(3)應激性。鷓鴣膽小易驚,應激性高。遇到異常聲音或異物,或在外界不適環境因素的作用下(如溫度過高,密度過大,強光刺激等),易發生應激反應,導致生產力下降,甚至死亡。因此,從雛鴣出殼后的30小時內可對其進行各種應激因素(聲、光、色、物等)刺激訓練,以培養其適應能力。
6.生長特性 雛鴣在12周齡前生長較快,出殼時體重為13至14克,12周齡時公鴣體重可達500克,以后生長漸變慢。故應抓好12周齡前的飼管,以提高經濟效益。
7.趨光性 在黑暗環境中,只要發現有光亮之處,便向光源處飛躥,因此,鴣舍門窗應加鐵絲網,同時在非光照期間應用黑布嚴密遮光。
8.抱巢性 家養條件下,失去抱巢性,但在野外仍有包巢現象。
9.對霉敗飼料的敏感性 鷓鴣對發霉飼料非常敏感,尤其對褐曲霉素、黃曲霉素異常敏感。因此,用飼料一定要新鮮。
10.換羽特性 鷓鴣性成熟前有4次換羽,分別于7周齡前、后,12周齡后,28周齡產蛋前進行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