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腎陽虛是什么?
脾腎陽虛證是指脾腎陽氣虧虛,虛寒內生,以久瀉久痢,水腫,小腹冷痛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寒類證候。
脾腎陽虛,是一種中醫證候名,多由于體質虛弱而感受寒邪較重,或久病耗損脾腎之陽氣,或久瀉、久痢不止,損傷脾腎之陽,或其他臟腑虧虛,累及脾腎兩臟等引起。脾腎陽虛證明體內陽氣已經虛弱到一定程度了,原因可能是病久陽氣虧虛,可因為脾陽虛影響到腎陽,也可能是腎陽虛久影響到脾陽。
常見的癥狀有形寒肢冷,腹中冷痛,容易拉肚子,五更泄,頑谷不化,小便不利,會有下肢的凹陷性水腫。此時需要溫補脾腎之陽,常用的中藥就是附子,白術,茯苓,黨參,桂枝,并且可以利水消腫。
脾主運化,主升清,脾主統血,脾陽是維持脾運化水濕、升清以及統血功能的基本的氣。腎陽是一身元陽的根本,起到身體陽氣的溫煦,推動、生長、發育,和五臟六腑工作的最基礎的能力,脾腎是先后天之本的關系,相輔相成才能脾腎陽氣充足。
脾腎陽虛吃什么中成藥?
脾腎陽虛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參苓白術散、人參健脾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藥,這些中成藥都有健脾補腎的作用,對于脾腎陽虛的患者效果較好。
1、參苓白術散:參苓白術散選用人參、白術、山藥、生蓮子肉、薏苡仁等藥物組成,有健脾益氣、化濕止瀉的功效。適合脾腎陽虛的患者服用,且用紅棗煎湯送服效果更佳。
2、人參健脾丸:人參健脾丸里面主要有人參、白術、茯苓、陳皮、山藥、木香、遠志、酸棗仁等藥物,更適用于思慮傷脾,脾胃虛弱之泄瀉兼有飲食不化、不思飲食,腹痛明顯者。
3、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選用的中藥有附子、黨參、白術、干姜、甘草等。具有健脾溫中的作用,可以緩解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大便溏博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