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中間價是什么意思?是怎么來的?
人民幣中間價是一個金融術語,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每天在銀行外匯市場開放前,向銀行各外匯市場的做市場的交易員查詢,并以交易員的所有報價作為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剔除最高和最低報價后,其余做市商的報價被加權平均。
中間價形成模式是從2005年的收盤價指導模式轉變為開盤詢價模式。一般經過計算得到當日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之后,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和報價情況綜合確定
人民幣中間價的發展歷程: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銀行與銀行之間即期匯率的最重要參考指標。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于2005年7月21日實施后,中國人民銀行會在每個工作日閉市后的當天公布了銀行外匯市場美元及其他交易貨幣對人民幣的收盤價,即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的中間價。
自2006年1月4日起,銀行人民政府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于每個工作日上午9: 15公布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的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即期外匯市場(包括場外交易模式和撮合模式)與銀行場外交易匯率的中間價。
人民幣對歐元的匯率于2002年4月2日公布;
中間價的形成模式從2005年的收盤價指導模式轉變為公開詢價模式;
人民幣對英鎊的匯率將于2006年8月1日公布。
自2010年8月19日起,人民幣對林吉特的中間價被公式;
自2010年11月22日起,人民幣對盧布匯率中間價公布;
自2011年11月28日起,人民幣對澳元和加元的中間價公式;
人民幣對林吉特和盧布匯率的中間價采用間接定價法,即林吉特和盧布相當于100元人民幣。人民幣對其他五種貨幣的中間價仍然采用直接報價,即人民幣相當于100種外幣的匯率;
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提高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報價。從現在起,做市商將參考銀行外匯市場前一天的收盤匯率,考慮外匯供求情況和主要國際貨幣的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關鍵詞: 人民幣中間價是什么意思 人民幣中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