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
位置境域
威海市位于山東半島東端,地處北緯36°41′—37°35′、東經121°11′—122°42′之間。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西與煙臺市接壤。東西最大橫距 13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 81公里,總面積 5799.84 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 2607.28平方公里(含文登區)。
氣候特征
威海市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較明顯。與同緯度的內陸地區相比,具有雨水豐富、年溫適中、氣候溫和的特點。威海市大陸度為54.1%,由于瀕臨黃海,受海洋的調節作用,表現出春冷、夏涼、秋暖、冬溫,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大風多和濕度大等海洋性氣候特點。
地質地貌
威海市位于山東省膠北斷塊隆起的東端,其南側與膠萊坳陷的東部邊緣接壤。境內出露地層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膠東群、中生界上侏羅系萊陽組和白堊系下統青山組及新生界第四系。褶皺構造有乳山—威海復背斜,其軸在乳山臺依,向北東經昆崳山主峰、汪疃、羊亭,在田村傾沒,軸向北東。斷裂構造有近南北向的雙島斷裂,北北東向的金牛山斷裂和老母豬河斷裂,北東向的牟平—即墨斷裂(跡經乳山西部),北西向的望島斷裂、海埠—神道口斷裂、俚島—海西頭斷裂。巖漿巖主要有元古代的昆崳山巖體和文登巖體及中生代燕山晚期艾山階段的偉德山巖體和石島巖體、嶗山階段的槎山巖體和龍須島巖體。
威海市有哪些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至2019年年底,威海市發現礦產(含亞礦種,下同)49種,其中查明或探獲資源儲量的30 種,入山東省儲量表23 種,包括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水汽礦產4大類。其中,能源礦產1種:地熱。金屬礦產11種:鐵、鈦、銅、鉛、鋅、鉬、金、銀、鈹、鋯、鉿。非金屬礦產9種:硫鐵礦、化肥用蛇紋巖、石墨、長石、玻璃用砂、建筑用砂、高嶺土、飾面用花崗巖、飾面用輝長巖。水氣礦產2種:地下水、天然礦泉水。
水力
威海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內無大江大河,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境內的大氣降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770.6毫米,多年徑流深度256.0毫米,地表水資源量14.8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5.14億立方米, 扣除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補給的重復計算量后,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6.86億立方米。
生物
威海市具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特別是在淺海和潮間帶,各種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分布廣泛、資源量大。全市海域平均生物量為353克/平方米,平均生物密度586個/平方米;有生物資源779種,其中動物647種、植物132種。動物資源中,魚類有100余種,包括小黃魚、棘頭梅童魚、黃姑、鱸魚等;蝦蟹類主要有鷹爪蝦、中國對蝦、毛蝦、脊尾白蝦、三疣梭子蟹、日本蟳(赤甲紅蟹)等;貝類主要有櫛孔扇貝、鮑魚、泥蚶、文蛤、菲律賓蛤仔、魁蚶、牡蠣、中國蛤蜊、貽貝等;腔腸類主要有海蜇等;棘皮類主要有刺參、海膽、海星等。植物資源中,主要有褐藻綱的海帶、裙帶菜,紅藻綱的石花菜、條斑紫菜,以及海草類的大葉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