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實體能干掉電商,為何與中國相反?問題出在哪?今天小編帶你一起來了解一下。
電商經濟是網絡購物、直播帶貨、跨境銷售等的統稱,它不僅帶動了我國經濟增長,便利了百姓的生活,也成就了一批新時代企業家。電商的出現的確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但是卻對我國原本的實體經濟造成了重創,許多實體店因為網絡購物的興起而破產倒閉。
而與我國一洋之隔的日本電商也十分發達,在電商興起的同時,日本的實體經濟卻并沒有受到大的影響。如果說中國是電商干掉實體,那么日本卻是實體干掉電商,為什么會這樣?
一、實體店房租成本對比
做生意的商人們都要會計算了一個指標叫做盈虧平衡點。盈虧平衡點是指生意的“保本點”,當盈利的收入與支出的和為零時,就達到了保本的目的,保本之后再產生收入,那才是真正的盈利收入。
而對于實體商人來說,在計算盈虧平衡點時,最主要的固定成本便是房租。在中國,門面的房租不低,越是繁華的市區,房租也會越高,相應的想要達到盈虧平衡點就會越困難。
電商經濟的興起,讓許多商人們實現了“0元”成本開店,線上的商人們不用付出房租,也可以獲得與實體相同甚至更高的盈利,這對于實體店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但日本的情況有所不同,他們的門店房租普遍低于中國實體店,甚至有的商人直接擁有門店所有權。商人們開店成本較低,盈虧平衡點比較容易達到,電商經濟對他們的沖擊力較小,這也是在日本實體能夠干掉電商的原因。
二、百姓購物觀念對比
我國正處于經濟迅速發展的時期,所有行業都正處于欣欣向榮的階段,由于房貸等的經濟壓力,老百姓們的生活大多是公司、家庭兩點一線。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國人們在購物時大多考慮性價比和效率,他們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去線下的實體店進行購物,在網絡上購物更加便捷,也能夠騰出更多的時間休息。
反觀日本,則略有不同。日本的經濟發展已經趨于成熟,經濟活力沒有我國高,日本國內的壓力普遍會較低一點。受日本文化的影響,他們更加注重于娛樂,更愿意參與一些線下的活動,更愿意在線下實體店購物,這樣能夠享受到網絡購物沒有的試穿、試戴等服務。
三、貨物價格對比
由于房租水電運營等固定成本的存在,我國線下實體店的貨物價格普遍比線上商品要高。拿電子產品來說,同質量、同品牌的一件商品,在線上購買能比線下低幾十到幾百不等。
在質量和品牌都有保證的情況下,我國人們更愿意在網上購買,這樣性價比更高。漸漸的,許多線下實體店由于資金鏈運轉不足的原因,而走向倒閉,也就是“電商”干掉了“實體”。
而在日本,卻正好相反。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很小,所擁有的資源也很少。他們許多商品都要依靠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國內民眾們的所需。
與電商平臺相比,日本許多實體店擁有更多進口貨物的經驗和渠道,這樣他們拿貨的價格會比電商平臺要低,因此實體店售賣的價格會普遍低于電商平臺。這樣一來,日本人們則更愿意去實體店內進行購買。
四、優惠力度的對比
在日本,電商平臺很少展開優惠活動,反而是線下實體店經常會推出優惠券,大額折扣等。日本的家庭主婦們經常會對優惠券進行儲存,在商場展開活動時進行大規模采購,日本的實體店本身就比電商平臺商品價格要低,再加上優惠券等優惠活動的推出,人們更加青睞實體商店了。
這也與我國電商平臺“雙十一”、“雙十二”活動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國電商平臺本身就比實體店的商品要實惠,再加上各種折扣和優惠券以及打折活動的推出,我國電商經濟則更加能夠打動國人了。
總之,每個國家的購物群體都是具有“趨利性”的。之所以我國的電商干掉了實體,是因為電商給人們帶來了更大的利益,而日本的實體干掉了電商也是同理。中國和日本的電商經濟都很發達,但因為購物觀念、固定成本支出等的不同,兩國的主流購物模式也有不同。對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