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原型是誰?
唐僧原型為唐朝時期的僧人玄奘,玄奘幼年出家,十歲隨哥哥進入佛門,十三歲剃度出家,二十一歲受具足戒。前后遍訪佛教名師,造指日深。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佛教。
貞觀三年(629年)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準。然玄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始自長安神邑,終于王舍新城,長途跋涉十余萬里。
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抵長安,以致當時“道俗奔迎,傾都黑市”,出現萬人空巷的情形。爾后玄留長安,悉心從事翻譯佛經,前后共譯經論七十五部,總計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奉昭口述所見,由門徒辯機輯錄而成《大唐西域記》,介紹西域諸國的歷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資源,打開了人們的眼界。而后僧人慧立、彥琮又據其經歷撰寫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為了弘揚佛教,也為了神化玄奘,在描繪他突破艱險,一意西行的同時,還穿插了一些神話傳說,如獅子王劫女產子、西女國生男不舉、迦濕羅國“滅壞佛法”等。它們雖然游離于取經故事之外,卻啟發后來作者創作出更多的有關取經的神話。
唐僧有哪些法寶神器?
錦斕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抽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簆。玲瓏散碎斗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艷。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云飛。三天門外透玄光,五岳山前生寶氣。重重嵌就西番蓮,灼灼懸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雖無全照原本體,也有生光八寶攢。這袈裟,閑時折迭,遇圣才穿。閑時折迭,千層包裹透虹霓;遇圣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塵珠、定風珠;又有那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與日爭紅。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白玉琮。[6]
九環錫杖:銅鑲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云還。摩呵五祖游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