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風景區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
綿山風景區山上文物古跡頗多,俗稱“九里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各處羅列”。游綿山可從介休南行20多公里到綿山山麓的興地村,參觀第一景點回鑾寺古剎。回鑾寺是由于唐太宗欲登山禮佛未成,至此回鑾,故名。主建筑有山門、過殿、大殿,兩側對稱布局。殿闊五間,用減柱造,結構簡潔。存元明清歷代石碑17通,記錄著寺院的興衰。院內古松、龍槐、杉楸等樹木蔥蘢,形似傘蓋,給古剎增添了勃勃生機。
登高處眺望,遠處莽莽蒼蒼,群峰擁翠,延續不絕。而巖前面臨深谷,兩側山峰相望,煙寺相依,給人以啟迪。以抱佛巖為中心,向東行百米有鐵索嶺,鐵索從崖頂垂下,可攀援而上到達山巔,上面有銀空洞、竹林寺、鐵瓦寺、摩斯塔等景點;朝西北下行5公里有李姑巖,相傳是唐太宗御妹出家修煉處;沿南下石級到斷巖邊,下云梯可到棋盤洞,洞內有唐代佛像、古碑、名人題刻。賀知章有題記百余字,盛贊了綿山的奇險,引游人矚目。
綿山屬于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裕,氣候溫和。6月--10月平均氣溫為22℃。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綿山風景區有什么歷史文化?
飲食文化
彭祖養生藥膳
彭祖,即彭鏗。據考彭祖年輕時曾在綿山龍脊嶺修行多年,期間常食綿黃芪、黃精、黨參、柏籽等,因而活了八百歲,成為中國歷代最長壽的人。彭祖倡導美食、養生、藥膳,是氣功導引第一人,創出了天下名宴彭祖養生宴。
開元御宴
“開元御宴”是聞名三晉的綿山名宴,它始于唐代。相傳唐開元年間,唐玄宗上綿山朝拜,縣令要在綿山一家飯莊接待,并要求菜肴鮮美,稀奇古怪,風味獨特。店家便按當地口味做了一桌宴席。唐玄宗食后贊其“香鮮味美”,張悅、宋景也從未品嘗過這種山中風味,齊夸“好吃”。店家看皇帝、大臣吃得滿意,遂斗膽請求圣上賜名,唐玄宗脫口而出,“就叫開元御宴吧”。之后,凡上綿山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都要品吃此宴,此宴逐漸出名,流傳至今。
清明傳說
綿山最廣為傳頌應該是介子推被焚的故事了。在中國悠久的民俗文化中,紀念歷史人物的節日只有兩個:一是五月端午節,為紀念楚國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節,為緬懷晉國大夫介子推。
以寒食寄托哀思,是怕引火燒了綿山。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原死難日乘龍舟往汨羅江丟粽子一樣,一來是為了紀念屈原,二來也怕魚類再糟蹋屈原的軀體。這是人民群眾懷念他們所熱愛的歷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時期的兩位賢哲,一南一北,雙星輝映;一水一火,赴義成仁;一江一山,永載史冊。
關鍵詞: 綿山風景區 綿山風景區的介紹 綿山風景區的自然環境 綿山風景區的文化